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五邑大学举行乡梓广场落成仪式

发布时间:2025-11-20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冬阳暖照,情意绵长。11月15日,五邑大学举行乡梓广场落成仪式,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各界人士、校友以及学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凝聚侨心、赓续文脉的重要时刻。

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红武,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富鸣,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春晖,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利俊义等江门市领导出席仪式。

五邑大学董事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成业基础工程公司董事长马观适,嘉华集团主席吕耀东,五邑大学董事会董事、香港润成纺织集团总监吴慧君,五邑大学董事会团体董事、香港台山商会理事长陈尚智,香港嘉华国际集团嘉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慈善总经理程珍,五邑大学董事会名誉会长、香港益民电器公司董事总经理余桂珍,五邑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香港雅图仕印刷集团董事长冯广源,香港和记行集团执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文辉,五邑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澳门新伟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柏来,五邑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原美国大通银行副总裁刘冠华及其夫人袁海玲,五邑大学校董、香港德士活集团执行董事谭志豪,香港台山商会侨务主任陈中贤,江门昌兴关爱慈善会会长李金红及其夫人黄杏娟,叶家康校长亲属叶岺、杨晶,香港江门同乡会会长、澳门江门同乡会等校董会成员、港澳侨胞代表、侨团代表,以及长期支持学校的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各界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等校领导、师生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李华主持。

“‘乡梓’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故土情结,也镌刻着五邑大学与生俱来的侨校基因。”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在致辞中阐述了乡梓广场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广场两道弧形景墙宛若内外合力、深情托举的双手,定格了四十年来侨胞与校友的情谊。“四十载栉风沐雨,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侨胞们‘牵挂桑梓、心系教育’的深情厚谊;每一次跨越,都浸润着历届校友们‘情系母校、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栾天罡强调,广场的落成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鼓舞。他表示,学校将永怀感恩,坚守办学根本;以“侨”为桥,融通中外,汇聚各方资源与力量,走出一条侨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优质办学成果回报这份山海难隔的“乡梓”情深。

香港台山商会理事长陈尚智回顾了商会与学校的深厚渊源。他表示,自学校筹建之初,先辈便怀揣“教育兴邦、造福桑梓”初心,慷慨解囊,捐建了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等,为师生创造了优越的教育条件。一届届理监事会的同仁们承前启后,接力给予支持。他强调,乡梓广场不仅是善举的记录,更是传承爱国爱乡精神的重要载体。他呼吁更多侨团与乡贤携手并肩,共同托举五邑大学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前辈们白天忙生意,晚上发动捐款,有的垫付业务周转款,有的专程回江门跟进工程进度。”香港江门同乡会会长周炳信深情回顾了当年同乡会大部分乡亲都成为“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委员,为学校建设尽心尽力,这份赤子之心后来凝聚成捐资建设的“江门楼”。他表示,同乡会将继续积极搭建粤港澳合作桥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并大力传承弘扬爱国爱乡情怀,让其精神内核得以代代相传。

85岁海外华侨刘冠华动情诉说,他深受祖辈和父辈爱国爱乡情怀的影响,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说:“我出生在台山,十七岁到美国,虽然居住国外68年,但我的心永远在中国,在江门。”他与五邑大学交往28年,设立多项奖学金,支持学校建设,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服务国家发展。“百多年前,我的祖父母和父亲离别家乡,带着梦想走向世界;今天,我愿将世界的视野和资源带回故乡。”

港澳同胞代表区柏来表达了港澳乡亲与家乡血浓于水的情感。“我们港澳乡亲与家乡血脉相连,支持五邑大学建设,不仅是一份情怀,更是以实际行动融入国家发展、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具体实践。”区柏来通过捐建篮球馆、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学校发展,为家乡学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他希望乡梓广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新载体,推动江门、五邑大学与港澳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合作持续深化。

1989届校友黄国彬满怀感恩,回忆在邑大的求学岁月:“恩师们的教诲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也塑造了我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他设立教育基金,推动校企合作,反哺母校。他寄语学弟学妹们:“母校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敢把世界当操场’的胸襟与力量。”他呼吁校友们不忘母校培育之恩,共同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

仪式上,梁红武、栾天罡、吕耀东、马观适、梁富鸣、冯广源、陈尚智、李文辉、余桂珍、吴慧君、林春晖、区柏来、谭志豪、刘冠华、李华、董超俊、黄国彬共同为乡梓广场揭幕。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乡梓广场。红砖墙体上的铜质名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块名牌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桑梓故事。

五邑大学董事会董事、香港润成纺织集团总监吴慧君漫步乡梓广场,动情哽咽地表示:“今日乡梓广场的落成,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家乡人民的力量,正是因为有父辈和同乡们的慷慨付出,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才有如今的发展。在未来我会继续参与支持五邑大学的发展建设。”

香港和记行集团执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文辉谈到,他的父亲是首批支持五邑大学建设的旅港澳乡亲,从他的祖辈开始,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建设。“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影响着我,我也义不容辞地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为家乡发展出资出力,这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了榜样,把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代代相承,有好的传承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加仪式的学生代表深受感动与鼓舞。人文与政法学院的陈同学表示:“今日我见证了乡梓广场的落成,深有感触,作为邑大学子,我将扎根于这片充满侨乡文化底蕴的土地,讲好侨乡故事,把爱国爱乡的精神延续下去。”轨道交通学院的张同学谈道:“老一辈们心系祖国家乡,为了家乡发展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的真切情意让我很触动。我会踔厉奋发,深耕科研,不辜负侨乡人民的期待,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五邑大学乡梓广场的建设,旨在铭记广大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各界人士与校友捐资助学、回馈桑梓的赤子情怀,传承他们爱国爱乡的善行义举。广场以“乡梓”为名,不仅成为联结侨胞与故乡、校友与母校、历史与未来的精神地标,更激励着莘莘学子不忘初心,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

广场设计匠心独运:广场延江门院士路的脉络,建在五邑大学正门广场中轴线上,北门的校名石与广场的名字石在同一轴线,使用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字体(梁启超字体)。广场是五邑大学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作品,俯瞰呈同心圆造型,寓意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广场东西两侧环抱弧形景观墙,形如托举的双手,寓意五邑大学“内外合力,共建大学”。景墙以十年为一区间,系统呈现学校各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关键需求,每一时期均得到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墙上嵌入铜质名牌,镌刻捐赠者芳名,体现“添砖加瓦”的朴素初心;结合校史大事记与定制红砖,共同营造出传承侨乡文化、激励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文/党委统战部(侨务办公室、校友总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合署) 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