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享到黄宇文、余志伟
——五邑人与中国武术在海外的传播
(论文题纲)
广东五邑大学 梅伟强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异彩纷繁,拳种、门派林立。中国人自古喜爱武术,故武术有“国粹”、“国术”之誉。
中国武术最迟在唐朝已流传到海外。清灭明后,“反清复明”在海外涌动;鸦片战争后,华侨大量出洋谋生,中国武术逐渐传播到世界五大洲。改革开放后,中国武术“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跨国界、跨民族、跨信仰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武术文化圈”。本文试图通过陈享和黄宇文、余志伟三位五邑武术大师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海外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活动,阐明五邑华侨华人对中国武术在海外传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传授武艺,二是弘扬武德。
陈享(1806—1875),广东新会人,是清末广东最大拳派——蔡李佛拳的创立者。1854年以后,他在南洋、美国、香港等地,为传播中国武术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誉满岭南武林界。
黄宇文(1948— ),广东台山市人,是蔡李佛拳第五代传人。从1995年起,他先后在古巴、美国传授中国武术,被古巴政府聘为“全民练武”的总教练。
余志伟(1949— ),祖籍广东台山市,是洪拳一代宗师黄飞鸿(1847—1925)的三传弟子。他在加拿大的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机械工程师的职业,专心致志在加拿大、美国设馆传授中国武术。从1996年起,他每年都在美国举办“纪念黄飞鸿宗师中国武术锦标赛”,成为美国和世界武坛的一大盛事。
陈享和黄宇文、余志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先训德,后授艺”,弘扬中国武德精神,更是难能可贵,贡献尤为卓著,主要表现在:
第一,弘扬爱国精神。陈享积极参加抗英斗争,晚年回到家乡开馆授拳。黄宇文不愿加入古巴国籍。余志伟一年中有9个月在家乡免费授徒及静修。
第二,提倡尚武精神。“以武强族”是陈享的信念,“吾技进可御外侮,退则强身健魄”。黄宇文、余志伟说中国武术能使习武者“强身壮体”、“御侮自卫”。
第三,弘扬中华武德精神。“先训德,后授艺”是陈享为蔡李佛拳定下的“门规”。黄宇文说:“我们的目是培养文武兼备、具有武德精神的人才。”余志伟说:“学功夫一定要文武双全,才能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才德是以德为先,要以德服众。”儒家思想把武德概括为“仁、义、忠、信、勇”,陈享和黄宇文,余志伟把它奉为“圣旨”,并身体力行。
第四,制订级别,严格考核,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同西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黄宇文确立段位制,分为10段。余志伟分为三大级别。这种考核办法保证了习武者的质量,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武德精神的人才。这对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大弘扬、大发展是一大贡献。
|
| |
|
|
|
新闻出处:五邑大学-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