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19日,由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暨南大学联合主办,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爔恒,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五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文华出席会议。来自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六个国家以及中国十余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主办单位领导分别致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爔恒指出,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侨研所长期深耕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持续关注国际移民问题,当前重点研究高技术移民、高净值人群以及高精尖人才,为突破技术壁垒、吸引全球智力、汇聚全球财富展开深入研究,期待与国内侨学界携手开展合作。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回顾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时的殷切嘱托,强调此次联合主办会议是暨南大学践行“侨校+侨乡”协同机制、推动学术资源共享、服务国家侨务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暨南大学对口帮扶五邑大学工作中的一项标志性活动。五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文华指出,学校将侨文化研究作为凝练大学精神、培育办学特色的重要路径,当前学校正紧紧围绕建设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全面推动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建设。

本次会议以“区域国别视野下的人类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人类文化遗产为媒介,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之间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分主旨报告、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三个环节,主要围绕“遗产外交”“文化遗产与全球治理”“华侨华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侨乡遗产传承与文明交流互鉴”几大话题展开讨论,彰显了学者们在区域国别视野下探究人类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关系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观点。






世界华人研究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李明欢对会议作了精彩总结。她指出,这次会议的主题立意宏大,内涵深远,“区域国别”“人类遗产”“文明交流互鉴”是理解侨乡文化遗产的三个关键维度。她强调,任何文明现象和遗产都必须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政治经济格局和社会文化土壤中进行审视,才能认识其真实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内涵。当今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思潮交织碰撞,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比既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播史的鲜活档案,也是促进文明对话的宝贵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对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力量。

会后,专家学者还赴仓东遗产教育基地、风采堂、台山浮月村等地开展田野考察,实地观摩五邑大学以侨乡文化遗产学术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创新实践。谭金花教授为参会学者作了题为《仓东计划:区域国别视野下“学术+社区”侨乡文化遗产发展模式的实践探讨》的学术报告。

“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于2020年,每两年举办一届,五邑大学是永久会址,已成为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