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五邑大学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拓展教师学术研究视野,2025年10月14日下午,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邀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原主任吕伟雄先生莅临我校,作题为《所罗门撤侨回顾与南太岛国侨情》的专题学术报告,这是五邑大学区域国别学高端讲座第八讲。报告会由张国雄教授主持。江门市委统战部、江门市侨联和校内各学院教师7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吕伟雄以其2006年亲历所罗门撤侨事件的全过程,生动诠释了区域国别研究注重深入对象国实地调研、掌握一手真实资料的学术特质。他从接到侨胞紧急求助电话开始,到克服与未建交国交往的多重障碍,最终成功组织撤侨,是全过程的亲历者、参与者、组织者。这场高效的撤侨行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外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侨务工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经典案例,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事件平息后,吕伟雄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所罗门群岛开展侨情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侨胞家庭、商铺,与当地政要会晤,研读当地媒体报道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这种深入现场的调研方法,正是区域国别研究强调的“在地性”研究的典型范例。
在报告中,吕伟雄基于实地调研所获的一手资料,深度剖析了所罗门华侨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他通过展示调研中获取的当地媒体对华人社区的报道,客观揭示了新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种基于实地调研的深度分析,不仅揭示了南太地区侨务工作的复杂性,更展现了区域国别研究注重实证、强调一手资料的研究特色。吕伟雄的调研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才能真正了解当地社会的真实情况,把握侨务工作的关键问题。
基于深入的实地调研和多年的侨务工作实践,吕伟雄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对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深刻思考。他从所罗门撤侨及南太侨情分析出发,指出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了加强从“侨力为国”向“国力为侨”“国力育侨”转变的意见,强调了提升侨胞自身素质、构建和谐侨社的重要性。这些基于实践的理论思考,不仅对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启示。他的实践表明,区域国别研究只有扎根实地、深入调研,才能产生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理论成果。

在互动环节,青年教师就实地调研方法、跨文化研究技巧等问题与吕伟雄进行了深入交流。吕伟雄分享了其在侨务工作中总结出的调研经验和方法,强调了深入现场、尊重事实、敢于担当的研究态度。这些经验分享对于区域国别学科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张国雄在总结中指出,吕主任的报告展现了区域国别研究注重实地调研、强调一手资料的学术特色,其面对真问题注重在调研基础上的理论研究、理论思考,这为侨务工作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他的报告为我校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借鉴,对于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学术报告会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享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展现了一线工作者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丰富实践和深刻思考,有效提升了我校师生对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的理解,为五邑大学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为牵引,建设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和理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