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区域国别学学位点负责人圆桌会议在河南大学开封校区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部分成员与部分获得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负责人,正在申报学位点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学科建设如何高质量起步,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各校特色建设路径。我院选派刘进和蔡志全两位教师代表参与学习交流。
上午举行了主旨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是《起于学术、终及国家——维护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良好生态》。他指出:中国学术传统历来倡导知行合一、以学报国,区域国别学正是这样一门学问。他强调,要构建多元协同的学术生态与制度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持和评价体系,出台鼓励交叉研究、长期驻外调研的支持政策,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崑教授聚焦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阐释了设立核心课程的9个要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刘昌明教授就一级学科视域下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与思路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成教授讨论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陈杰教授解读了区域国别学的六个特征,即涉外性、交叉性、实践性、基础性、致用性、战略性。河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孙君健教授就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中“通才与专才”“通才与专才的理想与现实”“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等问题的思考”进行了介绍和阐释。
下午的圆桌会议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区域国别学位点负责人介绍了首届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制订、国外调研实践、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会议对我校2026年申报区域国别学硕士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学习了成功申报单位的经验做法,譬如在申报文本中如何科学体现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继续凝练二级学科方向的重要性,为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三是通过与全国同行深入交流,介绍了我校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今后开展校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