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在鹤山楼104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五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区域国别学分论坛。论坛由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教授主持,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雄教授、人力资源管理处副处长孙娅(主持工作),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小霞、特聘教授佟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彭敏晶教授以及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4名青年学者发表主旨报告。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郭秋梅教授作了《守正创新 做区域国别研究的奋进者》的分享汇报。她从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内容对接国家和时代之需、“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投身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并以本人主持的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强调研究者要从文献和现象中发现问题,由此提出具体对策,实际回应国家和时代之需。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的吴泊静博士将区域国别学和人类学两个学科相结合,以秘鲁贝亚维斯塔总公墓的田野调查为例,着重探讨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可能的四个着力点:即学术领域突破、学术品牌建设、推动跨文化对话、“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的关系问题。澳门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容晓岚则以《太平洋岛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课题》为题,从南北关系视阈下太平洋岛国与传统强国(美、英、澳)关系研究、南南关系视角下太平洋岛国与新兴大国合作研究、五邑侨乡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历史与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对太平洋岛国地区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课题设计,其分享具有注重多层次、多视角、多学科交叉融合,地方特色与全球视野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中山大学的张馨凝博士作了《民族学视角下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创新》的报告,重点探讨了人类学、民族学与区域国别学三大学科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共同性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的多元性、文化因素的关注、多维度的分析角度和对现实的关注;差异性则体现在研究对象和范畴、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上各有特点。

张国雄在最后总结中指出四位学者的发言汇报各有千秋,学科基础和未来设想很有特色,很受启发。他强调,第一,区域国别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就五邑大学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而言,应坚持中国立场、侨乡支点、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第二,鼓励老师们在学术转型上要有自信,转型并不代表要抛开原来的学科基础,要善于思考自己原先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契合点,精准找好自身发展位置。论坛结束后,参会老师与四位老师还就区域国别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是我校首次举办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之“区域国别学”分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和搭建深入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平台,集聚海内外人才的智慧,推动学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行稳致远,助力学校侨特色鲜明的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