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随着横贯美国大陆铁路150周年竣工纪念仪式的临近,大量媒体和学界的开始对此表示关注。焦点之一便是如何呈现那些在CPRR铁路建设中起到中坚力量的华工们。然而,关于铁路劳工经历的文献资料极其匮乏。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由建造首条横跨美洲大陆铁路的华工所撰写的文字、书信或日记。
由于缺乏铁路华工所留下的文字记录,考古学的方法和视野成为了解华工经历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华工营建了首条横跨美洲大陆以及各条贯穿北美西部的铁路,与铁路相关的遗物、遗址和地貌都为了解铁路华工历史经历提供了重要的实用信息。劳工留下的生活印记成为了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无声证据:他们居住的地点、营建的房屋、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社会管理以及经济关系,保障了十九世纪北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劳动力。
我校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于2015年签订研究协议,从人类学和生活史考古的角度共同研究北美铁路华工的跨国生活。该研究选址开平市仓东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谭金花为首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与以芭芭拉·沃斯为首的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研究团队在仓东村进行了三年(2015-2017)的在地深度田野调查,试图从生活史的角度解读铁路华工的跨国生活,及其海外经历对其家乡文化的影响。
本书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报告。通过中外双方学者的合作研究和调查,采集了一系列反映仓东村从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早期日常生活方式相关的文化遗存,了解铁路华工的跨国经历和生活,包括他们的家乡生活、迁移历程、在北美工作生活状况、他们与中国亲属的联络、以及给家乡的经济和文化面貌带来的影响。从仓东村收集到的一万多份物件中,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仓东村的居民就使用英国的瓷器,法国的枪,美国的玻璃瓶,美国的药物;同时也看到十九世纪中期,在美国的中药商人已经跟当地人合作生产玻璃药瓶,并通过香港进口至广东销售。因此,仓东的研究,以可视的物质证实了五邑侨乡地区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已经踏入全球化的进程。
本书由我校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谭金花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芭芭拉·沃斯博士、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赖恩·肯尼迪博士联合编著,由张国雄教授梳理铁路华工研究的学术史的长文作为《代序》,涵盖不同领域下的美国铁路华工的相关研究,以及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在仓东村的联合深度调查研究,以历史物件为依据,全面展现铁路华工在家乡和美国的跨国生活。该书于2019年6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属于“侨乡研究”系列丛书。

(谭金花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芭芭拉·沃斯博士、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赖恩·肯尼迪博士联合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