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中国博士硕士论文资助计划2016年的资助学生--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谷帅召,在“中心”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对清末民国时期台山华侨教育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于2016年5月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发表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台山华侨与侨乡教育 》一文,展示其部分研究成果。该文章通过对侨乡台山的地方志、期刊、文集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探寻清末民国时期台山华侨与侨乡教育之间互动关系,深入分析了台山侨乡教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华侨资助教育方式、原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侧面反映出当时台山教育的盛况。
近代以来,在政府及民间双重力量作用下,广大侨乡把握机会,利用其自身有利条件促使其教育事业迅速转型、发展,教育发展盛况为全国所瞩目,而有“全国第一侨乡”美称的广东台山亦不例外。自清末以来,海外台山籍华侨就密切关注家乡教育事业。随着海外台山籍华侨实力不断壮大,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亦不断增强,至民国时期达到高潮,促使侨乡教育在办学经费、学校层次、学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之变化。为普及侨乡教育、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培养人才进而促使侨乡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当时的台山教育为全省所瞩目,其在推动了侨乡教育事业的变迁方面所发挥至巨大作用。
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台山华侨与侨乡教育互动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台山教育的盛况,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侨乡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台山华侨对家乡教育的支持原因、方式及影响,体味台山华侨浓厚的故乡情结。对于全面认识侨乡教育变迁,了解台山华侨与侨乡互动关系,进而以小见大,整体分析侨乡教育的特点和异同,深入理解与把握“侨乡”的实质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
| |
|
|
|
新闻出处:五邑大学-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该新闻被研究中心编辑过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