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简讯 >> 正文

我校与广西民族大学成功合办第二届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研究中心 [发表时间]:2015-05-14 [来源]:

5月8日-10日,第二届“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五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和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广东、福建、浙江、广西、海南和云南六省重点侨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侨乡研究热点和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我校副校长、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和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吴尽昭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应龙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讲话。张国雄副校长说,2013年五邑大学发起建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平台,其宗旨就在于推动中国侨乡研究上水平上台阶,培养学术队伍。今天开展侨乡研究,应该紧密关注和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作出学者应有的贡献。吴尽昭副校长认为,广西民族大学侨乡研究有了一定基础,此次研讨会将对该校学科建设有积极贡献。张应龙教授指出,中国侨乡研究应有中国学者的理论创新,研究范围应该进一步拓展与扩大,应将视野扩大至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范围。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华人华侨与侨乡、侨务、侨乡社会等问题进行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建筑、宗教、婚姻等多个侨乡研究领域,在比较视野下展示了侨乡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我校凤群、朱蕙、谢珊珊、石坚平、张超、周颖、姚婷、刘进等8位老师提交了学术论文,并进行了大会发言。我校是参会学者最多、提交学术论文最多的学校。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李明欢教授做了会议的总结发言。她认为,此次会议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体现了老中青学者的结合,有很多青年学者加入侨乡研究队伍,令人欣喜;二是体现了多学科的结合。参会学者有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学者,今后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学科为手段,深化中国侨乡研究;三是体现了多元的结合,譬如文献与田野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实证与理论结合、本土与世界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李明欢教授着重阐述了侨乡比较研究的意义,认为个人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通过每个学者的个案研究,可以了解不同侨乡,把个案研究汇总起来,就可以看到各个侨乡的差异性,这样就将个人的有限性拓展到群体的无限性。她特别强调侨乡研究中理论问题的重要性,认为理论是在实证研究中慢慢凝练出来的。理论功底的提升有两个路径,一是对话,在个案研究中与其他相关已有学术研究进行对话,二是对于既有理论有所了解,有助于深化对侨乡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理解。

张国雄副校长宣布,五邑大学将与云南红河学院合办第三届“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会议,继续推动这一平台的建设;2016年暑假,五邑大学将联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等机构,开办第一期“中国侨乡研究研习营”,培养中国侨乡研究的青年俊才和学术带头人。


新闻出处:五邑大学-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