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概述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简介


一、学院发展历程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前身为1985年学校设立的数学、物理、体育基础部,1992年撤部建系成立数学物理系,2008年应用物理学(光电子信息与技术方向)专业开始招生,于2009年正式成立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学校重点发展和支持建设的学院,拥有4个本科招生专业与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模块、半导体绿色光源模块、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模块)、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型材料与元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在2021年成为五邑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2个硕士生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2020年开始,学院与澳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生;2022年开始与澳门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影响力日益增强。2017年材料学科离 ESI 世界排名前 1%的潜力值不足20%,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于2022年11月正式进入全球前1%学科,2023年进入前7‰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22年7月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排位为301-400,经过一年的发展,2023年软科最新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排位已经上升到201-300,晋升了100位,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师资力量

近年来,学院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科研单位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已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

现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62人,博士55人,占比89%。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6人。培养了2名省杰青、1名珠江计划拔尖青年人才、1名“千百十” 省级培养对象,2人次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人次获得江门市十佳教师,1人次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推荐人,1人次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


三、平台介绍

学院先后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教学科研平台:“广东省柔性传感器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电材料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绿色光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高校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教研平台。

已建成实验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备先进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总价值超过1亿元。包括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纳米结构高真空气相合成系统、激光共聚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光电显示器件平台、太阳能电池器件平台、量子效率测试仪、高精度微拉伸仪、无掩模直写光刻机、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全自动三站多用气体吸附仪、热重分析仪、高分辨率质谱仪、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光源光电色综合测试系统、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这些高新仪器设备为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人才培养、对外产学研和技术服务等提供扎实的硬件保障。


四、科研实力

近5年,专任教师获纵向经费1243万元、横向到账经费570万元,承担国家基金15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近100项。在锂电池材料、柔性传感器、特种发光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Adv.Mater.、Nat.Commun.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18篇,申请发明专利266件,其中授权153件,获广东专利奖优秀奖2项,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1项,江门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7项,江门市首届高价值专利布局大赛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


五、人才培养

学院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了“一中心,二能力,三目标,四平台,五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技术型为主、研究型和复合型为辅的三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等四个平台,面向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一)通过反向设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新增光电产品设计课程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重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光电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建立“动态兼容、持续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和课外科技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相关成果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二)联合光电龙头企业和行业共建半导体光电技术产业学院。与18家光电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立半导体光电技术产业学院。2023年10月半导体光电技术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三)通过科学技术研发过程与人才培养环节内容的交融贯通,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科教融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要把科研资源和成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比如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在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创新教育。一年级期间,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意识,激发好奇心;二年级和三年级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年级期间,通过设置考核环节和评价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评价其创新能力。

(四)深化与校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与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学院与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广东省科学院等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至今,已有5名硕士研究生赴澳门大学、1名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进行联合培养,后续还将有11位学生陆续进入联培基地。联培学生发表6篇高质量科研论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通过联合培养,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平台,丰富他们的研究经验和拓宽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其学术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也通过这种模式,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