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学生食堂教工随机考核考评指标调查
校园道路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工住宅)服务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学、科研楼宇)服务质量调查
五邑大学校园绿化管养质量调查
友情链接
百度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
广东省总工会
广东省基础教育网
校内链接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党委组织部
共青团五邑大学团委
  第六届双代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第六届双代会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学校的科研与学术水平
更新时间:2012-04-23 21:25:54  浏览次数: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学校的科研与学术水平

——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报告

(研究生处  科技处  社科处)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多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院系、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水平,构建学科体系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学科是高等学校基本学术组织形式,是承载大学三大职能的平台,是大学竞争力的基础,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也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主线。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抓学科建设,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

“学科”主要是指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是一种“高深的专门知识”;而“专业”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大学的作用就是发展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文化,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是按照学科类别进行的,也是以学科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学科结构是学校其它结构的基础,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

学科建设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标准的基地建设和高起点的学术环境等方面。这些要素将教学、科研、师资、设备、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性工作,“龙头”作用尽现于此。由于“发展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文化”是学科的核心,因此科研工作就成为基础与关键。只有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科研究方向更加明确,正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建设研究基地,锻炼学术队伍,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十一五”期间,将学科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构建体系阶段。2007年10月,学校召开了“五邑大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对2002-2006年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了先进科研工作者、先进科研单位及学科建设先进集体。讨论通过了《五邑大学“十一五”科研与学科建设规划》和16个科研与学科建设文件,提出了今后科研与学科建设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目标。通过各院系较为充分的讨论,学校根据全局的情况,在2007年11月进行了第四届校级重点学科的立项建设工作,根据不同的建设目标,分成三个层次,批准了17个学科进行新一轮建设。

表一  五邑大学各类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

建设目标

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管理科学与工程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准备申报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及以上的重点实验室或各类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

信号与信息处理

 

 

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应用化学

 

 

6

应用数学

 

 

7

纺织工程

 

 

8

专门史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1

材料学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设一级硕士点、扩展相关学科的硕士点,建成市级各类研究与工程中心(基地)

 

 

2

机械设计及理论

 

 

3

工商管理

 

 

4

中国古代文学

 

 

5

计算机应用技术

 

 

6

思想政治教育

 

 

校级扶持学科

 

 

 

1

结构工程

组建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为申报硕士学位点积极创造条件

 

 

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

产业经济学

今年7月下旬,根据广东省学位办《关于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的通知》(粤学位[2008]10号文)的有关要求,在暑假期间的党委扩大会议上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行了讨论。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加大扶持与广东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高工科类专业比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使高等教育的专业门类更趋合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出发,从我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对珠江三角洲西翼和粤西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发挥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华人华侨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通过全校上下、尤其是各院系领导和学科负责人的充分研究,提出了学位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15年,争取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并在3~4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在10~12个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60个左右的二级硕士点),并重点在30个左右的二级硕士点学科领域内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人数达到70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300人左右。到2020年,争取在8~10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在18个一级学科获得硕士授予权(涵盖77个左右的硕士点),并重点在40个左右的二级硕士点学科领域内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人数达到1300人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500人左右。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五邑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2008-2020)》和《五邑大学新增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2008-2020)》,并上报省学位办,正式提出列入广东省学位规划发展序列。确定了“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作为首批申报博士点的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数学”、“历史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学科为支撑学科和第二批博士点申报学科,分两期进行建设;确定了“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18个学科为硕士一级点申报学科,分别如表二、表三所示。该项工作获得了江门市委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表二                   拟申报博士点学科

序号

申报学科

学位层次

1

机械工程

博士/第一批申报

2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第一批申报

3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第一批申报

4

纺织科学与工程

博士/第一批申报

5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6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7

工商管理学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8

数学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9

历史学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1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支撑学科、第二批申报

 

表三                  拟申报硕士点一级学科

序号

申报学科

学位层次

1

机械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2

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3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4

纺织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5

工商管理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6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7

数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8

历史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9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0

中国语言文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3

土木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4

应用经济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6

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7

法学

硕士一级学位授权

18

外国语言文学

硕士二级学位授权

这些学科基本涵盖了我校目前的主要学科与专业,奠定了今后一个阶段的学科建设基本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特色实验室建设、本科专业的协调发展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第二是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阶段。该项工作配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9年师资引进与培养工作即将展开,核心在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学术梯队的搭建。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广东省和江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方向的凝练,强化学科优势与特色,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积极争取纵向课题,与企业与政府、社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以此来组织科研团队,培养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是选择优势学科、重点进行建设阶段。根据各学科目前的现状和明年的发展情况,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发展势头良好、具有明显潜力的学科,加大师资引进和经费投入力度,重点进行建设,提高学术水平,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尽快成为我校的品牌。

通过“十一五”的小三步走,使学科建设水平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为“十二五”和“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大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因此,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做好这项工作。自去年以来,通过政策导引、开展扎实的工作,科研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整合力量,加快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步伐

学校花大力气整合学校资源,构建科研基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于今年成功申报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同时,学校组建了10个校级科研平台,在此基础上,有8个平台被新批准为江门市级科研平台;新建了5个研究生工作站。

表四为我校现有的各级科研平台:

表四               五邑大学各级科研平台

序号

省级科研基地

市级科研平台

校级科研平台

1

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江门市CAD/CAM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2

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省规划办、省社科联科研基地)

江门市特种摩托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3

 

江门市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体质健康研究中心

4

 

江门市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嵌入式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5

 

江门市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

6

 

江门市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邑大学摩托车研究院

7

 

江门市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五邑大学纺织研究院

8

 

江门市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五邑大学CAD/CAM工程技术中心

9

 

江门市体质健康研究中心

五邑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0

 

江门市企业咨询服务中心

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

表五为我校现有的研究生工作站:

表五           五邑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序号

研究生工作站

1

五邑大学-台山市利华电子厂研究生工作站

2

五邑大学-中山休闲服装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

3

五邑大学-江门市大长江摩托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4

五邑大学-三水市京安机电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5

五邑大学-张槎研究生工作站

6

五邑大学-江门市粉末冶金厂研究生工作站

7

五邑大学-珠海天思软件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8

五邑大学-江门市佳铁自动化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9

五邑大学-江门市环保局、环保所研究生工作站

10

五邑大学-华日集团研究生工作站

11

五邑大学-江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生工作站

12

五邑大学-映美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13

五邑大学-广东质量监督局摩托车产品江门检验站研究生工作站

14

五邑大学-广东春燕纺织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15

五邑大学-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生工作站

2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1)2007年1月,承办了“2006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年会”,约120名各高校科研处长和管理人员与会。

(2)2008年1月,协助省教育厅承办了“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处长年会”,约120人到会。

(3)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组织科研骨干参观高交会等各种技术博览会。

(4)组团参展了顺德主办的“世界专利发明与工业设计博览会”、两部一省科技大会展览会等,效果良好。

(5)学校积极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增加了学术气氛,加强了我校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如创设了“五邑论坛”,聘请了10位国内高水平专家开讲;2007年11月,管理学院承办了“广东省系统工程理事会年会”,2007年12月,中文系参与承办了“宋代文化国际研讨会”。

3、广泛与社会开展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活动

(1)与政府的合作。2008年,我校与江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新会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和产学研科研基地,其中新会区协议投入30万元启动;积极参与江门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等。

(2)与企业的合作。学校组织与多家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如台山台澳、江门粉末冶金厂、甘化厂(正在组织做整体搬迁整体规划)等,建立校企产学研基地12个。

(3)积极开展与境外的合作。信息学院与西澳大利亚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建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诊断联合研究中心”;机电工程系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UG培训与研发中心。

4、学校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全方位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1)学校在近两年来投入5300万元,建立了9个校级实验中心、48个实验室;建立了校测试中心;全校有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02台,50万元以上设备8台。特别是信息学院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机电工程系的机械测试实验室、纺织与服装系的纺纱实验室、染整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等一批教学与科研通用的实验基地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学科建设与科研的保障能力。

(2)在2008年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对于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3)在2008年投入科研基金100万元,用于支持25-30项青年基金课题和25-30项重点基金课题。今后学校每年将在校内科研基金上投入100万、研究生培养投入100万,用于支持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

5、高级别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多

(1)2008年,学校获得省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王大承教授等与江门市硕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SP125-1(125X2R)越野摩托车开发及创新工艺的应用”项目,获得2006江门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1项(肖健华教授等,“基于蓝牙技术的网络洗衣机程控器”,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今年组织申报3项省科学技术奖(已参加答辩),与企业合作有2项也参加了答辩。

6、高级别的科研开始培育,科研项目经费有所突破

(1)2007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22项,到位经费423万元;均达到我校历史新高。

(2)今年争取有5个大的项目获得突破:一是争取“发动机气缸套的激光表面微造型技术研究与工艺装备的开发”项目(与江门市硕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联合申报)获得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重点专项支持(已获批准,60万元);二是争取机电系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UG培训与研发中心,对方投入300万美元软件费,已初步达成意向;三是管理学院和化工系正在组织做甘化厂整体搬迁可行性方案;四是化工系的环保普查项目正在开展工作(100多万元),五是管理学院的“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已签订协议(90万元)。

今年学校重点抓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请,重大产学研的培育与申报,争取项目科研经费突破500万元。

7、知识成果转化工作取得突破

2008年有2项专利成果转化,其中,机电系耿爱农副教授的压缩机专利群(6个专利)转让到浙江一家专业生产厂家,正在试制产品,已取得一定的结果,正在组织申报9个国内发明专利和几个外国专利。

8、研究生培养工作有了新的变化

从去年开始抓研究生的规范性培养工作,清理了过去积压的各种文档,建立健全了学籍档案,规范了培养过程的管理。2007年有2名研究生被授予“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加强了研究生招生的组织工作,在各有关院系的努力下,2008年,共有94名新生入学,比2007年增加20人。通过院系推荐,经校学位委员会批准,今年新增硕士生导师20人。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能力建设

以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战略目标,以广东省和江门五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瞄准地区支柱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瞄准广东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研究队伍,构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整合资源、组织团队、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2、加强引导与协调工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性工作,下一阶段要针对每个学科从研究方向、学术团队、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科研条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进行逐一落实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与政府、企业建立的各种产学研科研基地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重点抓好台山台澳的硅砂项目、江门粉末冶金厂上市项目、甘化厂搬迁规划项目等。

学校除继续保留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外,将重点基金项目调整为优秀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立项团队建设资助经费,连续建设3年,若效果好再续3年。

3、发挥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

获得博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正在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获得高级别科研项目、高级别奖励,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体系

通过增设科研副院长(系副主任)和学术责任人岗位,强化院系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领导。以提升学科水平为目标,以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学校主管部门重点抓指导与协调性工作。根据各学科与科研平台的建设发展情况,选择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科研条件。组织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与跟踪,大型产学研横向合作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学校与政府、企业层面的合作推进。一般性的科研组织工作下放到院系级解决,如校企联系、组织项目申报等。

5、科技总公司开始运作,争取取得一定效果

加大知识成果转化力度,成立各种科技类公司和中介公司,重点是与企业合作开办科技类公司,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自己创办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广告公司、计算机公司、各类培训中心等,独立法人运作。目前正在起草各种管理章程。

6、加强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应该成为我校科技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我校是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更应该产生应有的效益。随着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向科研工作做得好、有充足经费、有指导能力的导师实行倾斜。在努力创造良好培养条件的同时,必须强化对研究生的管理和引导,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培养水平。本学期搭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体系,落实了院系研究生工作主管领导、学位点负责人、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目前已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工作尚未有效地开展起来。下一步管理的重心要下移,强化院系级的领导与管理工作,真正发挥研究生的作用。

 



版权所有 五邑大学工会  粤ICP备15096031号  

登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