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学生食堂教工随机考核考评指标调查
校园道路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工住宅)服务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学、科研楼宇)服务质量调查
五邑大学校园绿化管养质量调查
友情链接
百度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
广东省总工会
广东省基础教育网
校内链接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党委组织部
共青团五邑大学团委
  第六届双代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第六届双代会     
材料之十三(教务处)(第六届教代会暨第七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
更新时间:2012-04-23 21:25:32  浏览次数:

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工会

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材料之十三

 

 

进一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为全面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目标定位,今后一段时期,教务处将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要坚持发展的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合适目标的质量观,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我校的质量标准;坚持需求性的质量观,不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多元化的质量观,明确区分精英教育阶段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的异同;要明确大众化教育阶段也有精英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有精英教育,坚持特色性质量观,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彰显自身特色。

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标准。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它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理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等原则。而要获得这种能力和相应的素质,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取决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实施,取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技术路线”,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最近,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这次修订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丰富专业内涵,着力打造特色专业。

我校2009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用先进教育教学观念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学计划修订的思想认识基础。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学习和调研,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借鉴国内外院校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体现我校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所凝练的教育思想观念,即:“服务社会、造福侨乡”的价值观、“依托侨乡、突出特色”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和“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质量观。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化的关系,人才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努力实现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化相补充,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要素。能力是获取、积累和创造知识的前提,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内化与升华,知识和能力则是素质的外在表现,三者相互相存,互相作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般可分为五个模块:通识知识(基本法律知识、一般语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等)、思想政治理论、文史哲基本知识、科学技术及工程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大学教育通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专业知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通常主要强调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

——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要求, 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通过适当减少毕业学分要求,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 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等措施,使学生有更大空间进行自我设计,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坚持加强学生工程(专业)实践与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则。新的教学计划要通过适当增加实践学时、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试验或课程设计环节),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教学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途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的机会,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同时加强文理交叉渗透,面向理科学生开设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管理方面课程,面向文科学生开设自然科学等方面课程,同时要重视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素质教育。

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以下“五结合”特色:

——突出特色与整体优化相结合以培养目标为准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整合课程设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鼓励课外创新实践,整体优化,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打好基础与突出能力相结合。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要保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特色,继续将课外实践学分纳入毕业要求,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为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提供生动范例。

——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创新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模块课程相结合。每个专业要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并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同时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和我校学科专业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确定专业方向后,合理设置专业模块课程。使我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2、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取决于实践教学体系是否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和产学合作教育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格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分层递进:一年级以基础课程的实验和认识实习为主;二、三年级以专业课程的实验、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主;四年级以毕业实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主。同时,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活动则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积极推动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适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开发和重组实验项目,丰富内涵,积极鼓励开发各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3、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有条件的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校企合作教育,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实行“订单式”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适合我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模式有以下两种方式:①基地模式,即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接纳学生实习,相关企业优先接纳在这些基地实习的学生就业。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弥补校内条件的不足。(2)订单模式,学生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以后,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研究,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实施“质量工程”,强化教学内涵

1、基本思路

“质量工程”的建设思路是: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及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以重点学科为支撑、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专业建设水平;以“量大面广”的基础课、院(系)平台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专项建设基金为以杠杆,以高质量“精品”教材为目标,提升教材建设水平;坚持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以“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学生技能训练、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产学合作教育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推动教学名师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2、建设项目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我校设置七大类“质量工程”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带动全局,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这七大类“质量工程”项目分别是“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特色(名牌)专业建设项目”、“精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教学名师建设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

——特色(名牌)专业建设  实施本科专业建设的三个“六”目标,即获得“六”个省级特色(名牌)专业、建设“六”个有重点学科依托、在行业和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和“六”个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特色专业的目标。要从专业设置上体现侨乡特色,以适应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要科学运用专业评估机制,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和调查,对社会适应性差的专业,有计划地减少招生,直至停办;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挖掘现有专业的地域、资源等优势,促进新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专业的形成;严格新设置专业的论证工作,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要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拥有相配套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今年,学校遴选出纺织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七个专业,分三年时间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明年还将启动其他六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精品(优质)课程建设  以专业内涵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精品(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完善课程评估体系,重点建设对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有重点地培育精品课程,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发挥精品课的引导、辐射作用。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的“4个1”目标,即启动150门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学校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每个教学单位至少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或1项省级教学成果,每个专业至少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或1项校级教学成果,以此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引进国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学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探索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面,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组织建立150个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并常年开展活动。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资助几十项学生科研课题;每年组织几千名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或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按照“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建设思路和“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目标, 重点建设9个实验中心,特别要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凸显三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争取获得更多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争取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突破,在各工科院系组建创新实验室,大力开展创新性实验;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到2010年,学校要建成150个稳定的产学合作基地,大力丰富这些基地的内涵,加强与这些基地的深层次合作。

——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兼顾,合理利用学校有限的师资队伍数量发展空间,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保证每个专业及每门面向全校多数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有2~3名博士教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教学带头人”制度的落实,逐步建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争取建设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教学名师建设  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一批教学名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政策环境, 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吸引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潜心投入教学。要通过建立教学与科研团队,为高水平人才快速成长提供土壤,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教学团队带头人成为各级教学名师,通过名师的引领作用,推动师资队伍整体建设。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把握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建立了多层面、立体化、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人才培养定位和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校院(系)两级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为骨干,以听课、专项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评教、巡考等为主要手段,以校长信箱、各类教学检查座谈会、校院(系)两级教学委员会例会、教研室业务活动以及校园网通知栏等为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已于近期启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优化工程。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提出,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使“质量工程”成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的动员工程,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带动工程,成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旗帜工程。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在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切实增强质量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把“质量工程”各建设项目作为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验基地、创新基地和辐射基地。

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辜负侨乡人民对我们的厚望,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版权所有 五邑大学工会  粤ICP备15096031号  

登陆入口